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找最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查找
学习数据结构,有什么好的书籍可以推荐?
为了装的高大上一点,那就推荐这个吧:《Data Structures For Game Programmers》,算是非科班最好的选择了,当然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是须有要完整的实例,然后可以自己开始动手写。也可以看看清华大学严蔚民的《数据结构》
市面上的数据结构书籍比较多,怎么选择才是关键,我个人推荐程杰老师的《大话数据结构》具有多年的程序员经验,写的也很通俗易懂,我自己也在看,其次是极客时间的【数据结构】专栏也写的很好,如果需要我可以免费提供给你。
1,《Algorithms》
中文名《算法》第四版,Robert Sedgewick
2,中文名《J***a/C++程序设计 基础 编程抽象 算法策略》
如果你不是为了应试,不要看国内数据结构教材。如果一定要看一本(前提是你是自学而不是应试),那就清华大学邓俊辉老师的数据结构,配合学堂在线上他的课程
如果是应试而且是408考研,那么首推李春葆的数据结构
计科专业从事软件开发多年,在学校里面数据结构这个课程开设过,基本上第一次学习数据结构C语言版本脑子几乎都是晕乎的,因为搞不懂指针来回指向,后来跟一个前辈请教如何学这东西,先把指针彻底搞明白,然后再学习数据模型,最后一步直接用C语言代码来实现,开始不要尝试着都能给搞明白,基础不够很难理解透彻,于是专门拿出时间把C语言的指针研究了一遍,由于当时不像现在的互联网上资料那么多, 只能在网上找点抽象的例子进行研究,对指针彻底的了解是看了林锐博士写的高质量C/C++编程,里面对指针的介绍特别深刻,从此指针也就慢慢理解了。
掌握了指针之后再去搞数据结构,想比之前已经轻松太多了,也不要太着急直接去尝试搞代码先把数据模型搞明白,数据模型是连接数据的桥梁,链表,队列,栈,二叉树等等概念,然后了解每个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需要做的动作,在没写代码之前先把这些数据模型要做什么事情搞清楚,然后才去尝试写代码,一般来讲第一个模型写的比较费劲后面就以次类推了,万事开头难,数据结构书本主要分为多种编程语言的,有C语言,C++,j***a版本数据机构,对于这类的书籍讲解差异不是很大,没有必要太过追求那本书,主要是还是模型思想和代码实现.
学习数据结构有什么用?
现在就拿自己从事的行业来讲,C/C++,数据结构算是基本功,设计一个功能模块除了选择编程语言之外剩下的就是构造数据模型,在C语言里面叫结构体,在C++里面属于类,如何设计有就会借助数据结构里面的基本模型,常见的编程模型里面队列和链表用的比较多,一般的设计模型中都会涉及到消息队列,就是典型的一种数据模型,如果有数据结构基础这些东西理解起来就非常快,所谓的编程基础除了基本的编程语法基础还有数据模型等基础。
- 学习数据结构也非常有助于算法理解,再复杂的算法也是由基础的数据结构算法构造起来的,任何一种算法也不是什么空中楼阁都是无数个小的基础算法堆积起来的,没有这些基础直接从事算法的学习,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 懂得常见的数据结构模型,更容易看懂大型的项目的代码,拿到一份源码首先要梳理的是功能列表以及里面数据内容的传递,懂数据结构对于理解框架非常有好处,要玩大型的项目,先从看懂基础的代码开始,研究代码需要一定的基础,有了模型概念对于有框架的代码研究起来快一些。
在刚入行的时候经常听到老程序员说到,一个新的功能模块只要数据结构都梳理清楚了,就可以考虑写代码了,不要看一个功能模块里面一个小小的类或者结构体,里面每个变量可能都会串联着一串功能,所以一个结构体设计完毕了,基本功能模块也就设计清楚了。
很多初学者都有这么一个不好的习惯,一边写着代码代码一边设计思路,这是编程大忌,编程首先要思路清晰,代码只是把你的思路展示出来,具体的实现好坏就要看基本功了,同样的功能不同的设计人员设计出来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性质以及实现效果上都有所差异,本质来讲是实力的差异,所以写代码的就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思路,数据结构是设计结构体或者类的基本依据。
希望能帮到你。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上下五千年,以黄帝元年为起点计算的。
依照《皇极经世》记载,将唐尧的元年定为公元前2357年,《帝王世纪》推算黄帝至尧是341年,也就是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698年。所以到现在应该是黄帝纪元4717年。
这只是推算,其实更早,距今约8000-9000年,在河南的贾湖遗址中,出现了可以被视作文字雏形的刻画符号。
距今约5000年,在甘肃的马家窑遗址中,出现了人工冶炼制造的青铜刀,至于红铜器等,则可以追溯到更远。
有记载从夏朝开始有5000年,公元前和后加起来上下五千年
我国文明自称“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就是说,从中华文明开始至今,已经有了5000年的悠久历史,然而很多西方学着对于这一点并不认同,因为无论是夏朝还是商朝,还是更早的三皇五帝时期,都只存在于传说当中。即便偶尔发掘出了支离破碎的历史文物,也因年代久远无法辨认或者数量不足等等原因,无法支撑起将我国文明前推5000年的重担。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又岂是外人能够置喙的,近年来我国加大考古力度,开展了多个科技攻关项目,逐步为大家揭开了数千年前历史的神秘面纱。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
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于1996年启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0年9月15日结题。
该项目初步确定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将中华文明前推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虽然业界对于一些具体的年代、人物依然争论不断,但是不可否定的是,该工程对于确定夏商周存在的真实性,支撑我国文明发展的基础框架,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连续进行考古工作,经多位知名考古学家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这是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位于河洛中心区域,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该发现证实了在距今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在这一阶段,文化上的中国已经形成雏形,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其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大家对于中华文化5000年的发展还有什么发现,欢迎大家补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oshanquanle.com/post/2478.html发布于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