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公交车路线查询到站时间表无为,506路公交车路线无为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确有其根据吗?你怎么看?
郭嘉确认刘备是个不甘人下的雄才,虽然当时刘备暂附曹操时,没有多少实力,背叛曹操时,也无多少根基,但郭嘉一直建议曹操要重视刘备,打击控制刘备,如果曹操听从郭嘉建议,将刘备控制在身边,赏个虚职,分化关羽、张飞,刘备肯定也无所作所为。对诸葛亮而言,郭嘉未必认识诸葛亮,而诸葛亮必定对曹操阵营文武有所了解,像程昱、贾诩、刘晔、荀彧等与郭嘉水平不相上下,徐庶后来也转投曹操,这么聪明优秀的谋士齐聚一堂,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因此,所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不成立的。
文 | 江隐龙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但巧合之中也有着天下大势的必然。郭嘉死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当年冬天至翌年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得到诸葛亮的同意。诸葛亮出山与郭嘉早亡就只差了大半年的时间,何止是诸葛亮,还是徐庶、庞统等一干荆州谋士真正登上“天下”这个政治舞台,都是在郭嘉死之后。如果真要细论,那应该是“郭嘉不死,荆人不出”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三国历史的前期,主角其实只有曹操,所有重大战事都是围绕曹操出现的,所有顶尖谋士也都是随着曹操的兵锋所至而涌现于战争中的。如果大家高唱和平而不相互攻伐,谋士又有什么露脸的机会呢?
所以,荆州谋士集团之所以出山,并不是因为郭嘉之死,而是因为曹操统一了北方,中原的主战场终于要转移到荆州了。此时荆州谋士有两条路:一条是降曹,这是刘琮派的选择;一条是抗曹。可是搞曹需要主公有此决心和才能,刘表、刘琦均非英主,所以诸葛亮、庞统、马良等人空怀大志,却没有办法自己抗曹——其实,孙权又何尝不是如此,曹操破荆州之后,下步就是江东六十四郡,江东的主战派能击败主和派,也是源于孙权本人的坚持。
话再说回到赤壁之战以前。曹操进兵柳城之时怕刘备偷袭许都——当时刘备暂客居于刘表一荆州,刘表虽然无大志,但刘备有虎狼之心。郭嘉是这么分析的:刘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所以不刘备只要在刘表治下就不会有所作为。事实果然如此,刘表对刘备放心不下,自己又无能北伐中原,所以曹操能够安安稳稳地统一北方。
而当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刘表死了,刘备作为客将取得了诸葛亮等荆州人士的支持,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巩固的势力。此时如果孙权不抗曹,也是万事皆休——但周瑜、鲁迅等江东谋士与孙权一道达成了联孙抗曹的方针,于是有了赤壁之战之后的三分天下。
回过头来说,如果刘表素有大志,诸葛亮便不会等刘备——他与庞统等人早就出山了。刘表的荆州与曹操腹地相临,曹操若有此后顾之忧,能不能统一北方都是个疑问,又何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结局呢?再往后,如果孙权、周瑜、鲁肃等人决意降曹,任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又如何能打赢赤壁之战呢?
所以,时势造英雄的时候也在造就谋士。“知天易,逆天难”,顺天行谋容易,正如郭嘉早期;逆天行谋困难,如诸葛亮的北伐。当时的顶级谋士其实心里都有本帐,无非是等待天下大势罢了。诸葛亮、庞统、郭嘉、周瑜、鲁肃等人,都是一时人杰,只是机遇不同,选择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罢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不能机械地认为‘有奉孝,无诸葛’。而是说郭嘉与孔明的才能相得益彰,年少才华横溢,遇事有远见,如‘十胜十败’之说,《隆中对》等。只是二人生不逢时,英年早逝!倘若二人生于同一个年代,恐怕后汉三国要改写不少篇章。因此,‘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应该理解为‘郭嘉走了,才有机会体现诸葛亮的才华;如果二人同一年代,恐怕连说书人都难以表达!’
有根据啊……历史不可能空穴来风。卧龙和郭嘉其实都是投机型人才,他们只忠实于机会,他们一定要等一个,找一个,能百分百发挥自己才能的风云际会,所谓“一入三国岁月催,天下权谋出我辈;王图霸业我图心,不胜人生一场梦。”如果郭嘉不死,卧龙出场能“举目四望皆匹夫尔?”能作谋士中的爷吗?不能!因为郭嘉的军事才能犹在卧龙之上。曹老板举凡重要决定,在拍板前总要问一句:“奉孝,你怎么看?”郭嘉不单能谋而且还能代主而断,这就厉害了,额的神啊!所以卧龙一定要等那个鬼才挂了,舞台好大了的时候,才出场演一场大戏……这是选择,不是迷信。母老虎在,公老虎只能睡觉……
近年来随着三国游戏的推陈出新,三国人物的形象、作用、价值等人们也有了全新评价。近日有网友提问:郭嘉是曹操第一谋士,可惜英年早逝。刚好他去世那一年,诸葛亮出山追随刘备。难道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目前,对于这种说法网友主要分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确有其事。从时间上看,郭嘉于207年在曹操征乌丸时病逝,年仅38岁。同年,26岁的诸葛亮做隆中对,出山辅佐刘备,次年即联合东吴在赤壁大败曹操。作为“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三分事”的卧龙不会不知道郭嘉的名号。
卧龙出山与郭嘉死恰好同年并非巧合。何况野史记载,水镜先生曾对卧龙、凤雏说过:“郭奉孝锋芒太盛,他死之后,你们方能出山。”想必水镜先生已掌握郭嘉病秧秧的健康状况,预料郭嘉不会久活,因此特意嘱咐。
另一派认为,一死一出山纯属巧合,这正如三国很多英雄都在220年前后去世,难道都是商量好的?郭嘉开始辅佐曹操的时间是196年,时年27岁。而当时诸葛亮才15岁,尚未躬耕南阳,也距离拜师水镜先生尚有时日。
卧龙不出,完全是因为年龄太小、学业未成,跟郭嘉之死毫无关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论断毫无依据,这同“郭嘉不死, 不会三国鼎力”的说法同出一辙,都是过分夸大了郭嘉的作用。
郭嘉粉与孔明粉各持一词,双方都有说法,那么如何来看待“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呢?
1、郭嘉,曹魏第一谋臣
后世各代评价郭嘉均围绕“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展开,大赞他的“智策”、“谋略”、“机算”。尽管三国时期群英纷现,曹操帐下更是谋士众多,但郭嘉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臣。
郭嘉在《三国志》中通过曹操之口来表明其作用:首次见面曹操就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死后曹操则说:“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等天下平安无战事,我打算把身后事托付给他,他却中年早逝,这就是天命啊!那么,抛开《三国演义》不谈,郭嘉究竟做了什么让曹操如此心悦诚服?
之一:征吕布时因战线太长,士兵疲倦,曹操想撤军,郭嘉坚持让曹操打下去,最终活捉吕布。
之二、孙策听说曹操官渡战袁绍,欲渡江北袭。郭嘉认为孙策刚吞江东,被他所杀的豪杰众多,孙策又不防备,易被刺客伏击。后来果然被刺客所杀。
之三、曹操征袁谭、袁尚时,郭嘉献计延缓攻打,使二人猜忌争斗,可不战而胜,最终果真如此。
之四、曹操征袁尚、乌丸时,郭嘉准确判断出刘表和刘备的动向,建议兵贵神速,轻装偷袭,结果大败乌丸军。
通过以上经历,可知郭嘉确实擅长谋略,是优秀的军事作战参谋。用现在话来讲,是参谋长一级的人物。
2、诸葛亮,军事和政治全才
对于卧龙先生,《三国志》作者陈寿这样评价:“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诸葛亮治国政治才能不亚于管仲、萧何,可惜他找不到城父、韩信那样的名将,功业难成,一统江山愿望无法实现。这是天命所归,不是人所能改变的。
后世多围绕“王佐之才”对诸葛亮进行评价,主要肯定他有“治国”、“御军”、“明达知变”才能,把他类比于伊尹,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治国事迹已众人皆知,本文并不多讲。
3、诸葛亮正式出山前有何经历
诸葛亮年少时寄住隆中,以耕种田地为业,喜诵《梁父吟》。“身高八尺,常自喻为管仲、乐毅”。史料记载总是很简约,那么诸葛亮从出生到辅佐刘备期间都有什么经历呢?
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189年生母病亡,192年父亲去世。194年他同弟、妹三人被叔父收养,兄诸葛谨随继母去江东。195年兄妹三人随叔父赴豫章(今南昌)。1***年叔父病亡,三人移居南阳。
199年诸葛亮、徐庶从师水镜先生。207年见到刘备,隆中对后出山辅佐刘备。次年,诸葛亮参与赤壁之战,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从上述过程来看,确实是郭嘉在曹魏大放异彩时,诸葛亮年龄尚小,学业未成,而且当时的文人名士有隐居田园之好,不遇名主不会出山。其实,郭嘉在辅佐曹操前,曾在21时投奔袁绍,但发现对方并非明主,又隐居6年。
因此,只能说“刘备未现,卧龙不出”,与郭嘉之死并无关联。另外,郭嘉英年早逝,平生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军事谋略和才能,其政治才能尚未充分发挥。也许,郭嘉能多活几年,不仅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也可以直接与卧龙较量一番,历史就会更好看了。
图片源自***作品 文字为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oshanquanle.com/post/1546.html发布于 06-04